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国按丙类传染病进行监测。据报道:我国2018年4月手足口病116941例,死亡4例;5月手足口病387135例,死亡5例。致病病毒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EV-A71可致重症和死亡。春末夏初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岁为主,重症<3岁为主,男宝多于女宝。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宝宝可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病程分5期。
据专家研究,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小区垃圾污物堆积,吮咬手指的习惯,饭前便后是否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是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手足口病,宝宝应做到以下几点:
1、成人常为隐形感染,不发病但携带病毒。接触宝宝前应注意手卫生及暴露部位的卫生,不嘴对嘴亲吻宝宝;
2、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如家具、玩具、内衣、奶嘴、奶瓶、水杯、毛巾、牙刷、餐具等;
3、手足口病宝宝的生活垃圾应合理处理,不乱扔污染水和环境;
4、孕妈不亲密接触手足口宝宝及其环境。母婴传播虽少,但新生儿一旦感染就是危重症。
手卫生如此重要,让我们学习科学的洗手法吧。七步洗手法:洗手要领简称“内外夹弓大立腕”。
(此图来自网络)
普通病症的宝宝,家长可以做家庭护理,居家隔离并及时报告病情,配合疫情防控。
1、体温
2、皮肤保持清洁,衣服宽松并勤更换;宝宝指甲要剪短,防止抓破皮肤;不用肥皂、沐浴露等洗澡,避免刺激皮肤;臀部有皮疹的宝宝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及时清理大小便。
3、口腔保持清洁,饭前、饭后温水漱口;吃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不吃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
4、用含氯消毒试剂擦拭生活用品,浸泡衣物、被褥、玩具等。
重症宝宝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第2期和第3期,阻止发展为第4期。宝妈必须特别关注这样的宝宝: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早期识别重症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应积极控制高热,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每次间隔时间分别至少6、4小时,1天不超过4次。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利巴韦林早期使用有一定疗效。
我国自主研发的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但对其他肠道病毒无交叉保护,所以打了预防针的宝宝还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宝妈不能麻痹大意。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宝宝,共2针,隔1个月再打第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