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其本质为一种过敏反应,无传染性,好发于1岁以内婴幼儿。
湿疹可由多种内外因素诱发,内因涉及遗传、皮肤屏障功能等方面,而外因主要与日常摄入甚至是接触到的过敏原相关。一般湿疹的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分布对称,急性湿疹患儿有渗出,慢性湿疹者有浸润肥厚。其中,2岁以下儿童湿疹好发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以急性为主。2岁及以上儿童湿疹则好发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多表现为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鉴于湿疹病程的不规则和反复性且瘙痒剧烈,再次病发时,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忧,可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初步判断,先行处理,切记症状如无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治疗湿疹的药物主要分为5大类:
① 组胺药:其作用为止痒抗炎,如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外用苯海拉明霜等。
② 抗生素:明确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 7-10d,主要是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建议预防性用药。
③ 其他抗过敏药:维生素 C、葡萄糖酸钙可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
④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如糠酸莫米松、地塞米松等。
⑤ 免疫抑制剂: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如他克莫司。
虽然治疗湿疹的药物有很多,但湿疹的治疗仍以局部外用为主,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家长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湿疹急性期的处理。由于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最好分别在在治疗后1周、1-2周、2-4周复诊一次。
防护方面,家长还应积极配合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具体可通过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帮助排查;从保护皮肤屏障功能的角度来说,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皮肤清洁后应注意保湿等以避免或加重细菌感染。切记沐浴露不可直接用于湿疹处;饮食方面避免高蛋白不耐受食物的直接或间接(母乳)摄入,如鸡蛋、牛奶;以及适当使用防护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