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人参”芡实
审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马莉
二审: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唐洪梅

芡实是常用的药食同源佳品,为睡莲科(Nymphaeaceae)芡属植物芡(Euryale  feroxSalisb.)的成熟种仁,别名鸡头米、鸡头莲、鸡头苞、苏黄等,自古就有“水中人参”之称,《本草纲目》里曾记载“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芡实主要生长于我国中部与南方水域,也称“南芡”,在北方地区有少量野生的“北芡”,品质略次与“南芡”。芡实七八月成熟,九月份结果,每逢这一时节,江南一带的水乡小镇内,就会弥漫着芡实糕的香气。


image.png


1、营养价值


芡实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是较好的能量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芡实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南芡(潮州)可以达到9. 54% 左右,比一般的谷类作物含量高。较高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含量,也印证了古人关于芡实“耐饥”的说法。


芡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 2的含量要高于普通稻米,且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E。早在古代,芡实就已被视为养颜、延缓衰老的佳品,其延缓衰老功效与其中含有的抗氧化成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临床功效


芡实味甘、涩、平,具有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的功效。中医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症。芡实可分为生芡实和炒芡实,功效略有不同。


(1)生芡实固肾涩精


芡实果实成熟后,除净杂质碾去外壳,即为生芡实,中药入药的芡实通常是指生芡实,而人们能在市场内买到的一般也都是生芡实。对于生芡实最方便的吃法就是煮成芡实粥,或做成芡实糕。中医认为肾为后天之本,芡实不但止精,亦能生精,与山药搭配是补益肾精的绝佳组合。


image.png


(2)炒芡实健脾止泻


生芡实清炒或用麸炒至微黄即为“炒芡实”。芡实经过炒制后,性偏温,气香,增强补脾和固涩作用,故而主要用于健脾止泻,主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可以煎服,但不宜吃得过多。


image.png


3、药理作用


研究显示芡实含有大量天然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环肽类、脑苷脂类和多种不饱和脂肪等,故芡实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疲劳、抗心肌缺血、抗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在肾脏疾病、乳糜血尿、慢性肠炎等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效果。

4、食用注意   


虽然芡实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但也不能盲目食用,它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

(1)芡实性涩滞气,不宜食用过多,否则难以消化。

(2)芡实有收敛作用,食滞不化、便秘、尿赤、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

(3)小儿不宜多食,不利脾胃,难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