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过敏药反反复复不管用?

最近翻看后台的留言,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小抱怨:

 

“我吃了过敏药怎么症状没有缓解啊……”

“一直用这种药,觉得没以前好用了呢?”

“吃了药之后如果过敏症状没有缓解的话,怎么办好呢?”

 

我想点开这篇的你也可能会有同样的烦恼。


我非常能理解突然一时间症状控制不住,你们会出现些许慌乱和不安。小药师先问一句,是不是觉得吃药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按照说明书服用是不是也不需要动脑?但是用药想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真的不是随便来的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服用抗过敏药同时要check的几件事! 不然再对症的药也没有用哦~


image.png


1、过敏原遮蔽不充分


引起过敏反应期间,回避过敏原是治疗中最基础的一环。经常忽视了这个重要的环节,即使更换作用更强更快速的药物也无能为力。


在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花粉症的宝宝有没有口罩时戴时摘,或者小朋友觉得呼吸不顺畅,喜欢把小鼻子露在外面呢?


过敏原从外界入侵,再次激活了体内的过敏反应。这样一来,被激活的过敏反应和抑制过敏反应的药物交互纠缠的状态,有时很难完全控制过敏症状。


对于过敏原是花粉这样从外界接触的物质,在外出时戴口罩,就可以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


比这更甚的情况是到了梅雨淅淅沥沥的夏季,也到了螨虫繁殖的好时期。三个月不晒被,六百万螨虫陪你睡,如果不积极采取除螨措施,一定会引起过敏症状的恶化,故而好好地应对尤为重要。


2、药物用用停停


有些妈妈会说,我只是在流鼻涕症状的期间,才坚持用一段时间。


小药师明白很多妈妈想在感觉不适的时候才用药是不想摄入过多的药物,增加副作用风险。


但是呢,只用一次并不可以很好的改善你的症状。比如非索非那定这种药物需要在连续服用83个小时后才能达到维持浓度稳定的状态,发挥平稳的抑制作用,只用一次很快就从体内排泄出去了,觉得不起作用是很正常的事。


每一种药物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作用的快慢不同,停留的时间也不同,至少要遵医嘱试着服用3日,再去考虑这个药物对自己是否有效。


3、没有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


滴眼液和滴鼻剂经常会常常遭遇无效的吐槽。


比如说,使用滴鼻剂时在鼻子里插入的太深,药物没有从鼻粘膜吸收;再者使用滴眼剂的时候,没有按住眼头,药物一部分流入鼻腔的情况,都会造成治疗的无效。在”How to小专题”我会给大家一一介绍这些剂型使用的技巧,但是最基本的是,你要好好阅读说明书喔。


4、用药时机太晚


如果孩子是资深的花粉症患者,在引起症状比较严重的4月份才开始用药,可能就会出现完全没什么效果的情况。

其实,在令你抓狂的症状出现之前,你已经处在致敏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潜伏期),致敏反应一直在体内推进,蓄势待发,在此期间机体无任何异常反应,但已具备了发生过敏反应的潜在能力。一旦被激活,再配合一定的过敏原接触,便开始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医生会建议你从2月份就开始用药,也是出于稳定致敏阶段的目的。并不局限于花粉,如果有类似过敏原检测有阳性结果时,也建议在季节来临之前开始预防性服用抗过敏药。


5、生活作息不规律


夜间睡得太晚或者经常值夜班,昼夜颠倒的生活作息也和药效休戚相关。特别是冷热温差性过敏(血管运动性鼻炎),受植物神经紊乱的干扰很大。

 

为了给植物神经减少负担,母乳妈妈也要尽量调整生活作息,创造时间休息。


6、与贫血等其他疾病相关


对于贫血或者铁摄入不足的小人儿,过敏症状的控制也会受到影响。


铁这种微量元素不仅仅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合成材料,也是修整皮肤粘膜的材料。如果粘膜的状态不完备,不能完全的抵抗体外入侵的过敏原,故而更容易引起过敏症状。


我们人体工厂运转过程对微量营养元素的利用是本着利益最大化的优先原则。一般是重要的场所优先使用,其他场所不得不暂时张望忍耐。 


试着想一下,铁作为合成血红蛋白原材料和修复粘膜的原材料被工厂订购,如果是缺铁的状态,会怎样呢? 


image.png


小结


抗过敏药物不好使会有不同的原因,但我们要: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2. 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药


  3. 如果有贫血症状,要积极及时纠正。


几件简单的小事,平时多加关注,也许药效就会变的大不同。